2024年12月13日,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与中国签署了一项修订后的《科技合作协定》(STA),有效期延长五年。该协定的修订旨在调整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框架,并加强对敏感技术的保护。协议首次签署于1979年,由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共同签署,目的在于促进包括农业、能源、太空、健康、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此次修订主要关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明确排除了“新兴或关键技术”的合作。美方官员表示,这一修订将确保科技合作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互惠性,并在合作过程中增加了“护栏”,以确保双方遵守规则,避免不当利用科技成果。新的协议的生效日追溯至2024年8月27日,为期五年。
美中科技合作协议的修订面临了不少争议,尤其是在美国国内。一些批评者担心,科技合作可能助长中国在军事领域的技术发展,尤其是在农业和环境领域的合作可能被用作军事目的。美国部分国会议员对此表示担忧,并曾呼吁政府不要续签该协议。2023年8月,部分议员要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再续约,并对农业合作中的军事相关技术进行审查。
修订后的协议更加注重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海洋学、气象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美国国务院指出,协定支持美国的科学机构与中国进行合作,推动诸如海啸警报、空气质量监测、农业害虫管理等相关研究项目。这些合作项目将通过美国国务院的审查,并在白宫领导的跨部门审查程序中获得批准,确保各项合作符合安全要求。
然而,随着中国对数据隐私和资料本地化的要求日益严格,相关安全疑虑依然存在。新版《科技合作协定》并未对美国研究人员在处理中国数据时的法律保护进行明确规定。美国国会一些成员,特别是参议员马可·鲁比奥,持续对协议表达反对,认为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存在较高风险,可能影响国家安全。
尽管如此,修订后的协议在强调安全保障的同时,仍为美中两国提供了加强合作的框架。协议设有争端解决机制,并允许在“恶意行为”出现时终止合作。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双方在安全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共同利益得到保障,同时减轻外界对中国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威胁。
总体而言,修订后的《科技合作协定》为美中科技合作提供了新的框架,同时也在保障双方利益和确保国家安全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未来科技合作的方向和内容将继续受到全球关注。
----- 责任编辑:巨优元器件一站式方案配套,让您轻松做采购
----- 保证原装正品,是我们对您的承诺。
若您想获取报价或了解更多电子元器件知识及交流、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芯片信息,请联系客服,郑先生TEL:13428960096 QQ:393115104
咨询热线
0755-8320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