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厚声电阻风华电容ADI/亚德诺半导体NXP/恩智浦长电三极管天游ty8
最近,半导体产业中两大领域发生了显著的市场变迁——标准型DRAM和成熟逻辑制程。这两个领域虽然独立,但它们的变化有着相似的根源。我们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DRAM市场的变化虽然早有预期,但其进展速度却出乎意料。以三星电子为例,2010年其开始量产30奈米制程,但花费了整整四年才成功过渡到20奈米。进入10奈米级别后,技术进展更加艰难,甚至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才能推动2奈米的进步。当制程技术进一步推进至12奈米时,极紫外光(EUV)技术的引入成为必要,但即便如此,EUV的高昂成本也未必能有效降低整体制造成本。
DRAM的技术瓶颈,特别是摩尔定律的壁障,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DRAM的存储单元基于电容储存电子,而电容随着制程微缩而变得越来越难以保持稳定的容量。尽管现代电容设计已实现垂直结构,但要维持足够大的电容值仍然困难重重。除非有新的技术突破,例如3D DRAM或无电容DRAM等新架构,否则DRAM的制程进展将变得愈加缓慢。
这意味着,虽然DRAM仍是电子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组件,但它的创新驱动力已经逐渐减弱。今后的成功不再依赖于快速的技术微缩,而是通过优化现有工艺、改进产量和成本控制来实现盈利。然而,DRAM产业的进入壁垒依然存在——高昂的设备成本、资深工程师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寡头垄断,使得新兴竞争者难以轻松进入。
与此同时,成熟逻辑制程的变化也体现了相似的趋势。成熟制程往往被视为先进制程的价值最大化应用,主要用于特定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然而,新进入者除了面临与DRAM相似的技术和资金壁垒,还需应对行业龙头的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来源于长期的研发投入和设备折旧。
以Sony的CIS为例,从2004年的90奈米到2024年的28奈米,20年间仅经历了三个世代的制程进步。此类成熟制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如何通过背面照明技术和先进封装技术来提高产品性能,而非单纯依靠制程微缩。
随着美中贸易对抗的加剧,中国对半导体自给率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巨额资金的注入使得原本受限于少数巨头的产业格局逐渐发生瓦解,这为中国等新兴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这些变化为希望进入或重新进入半导体产业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要在这一行业中找到立足点,国家和企业必须谨慎选择。是否进入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领域,还是从成熟制程开始,避开激烈竞争,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通过分析DRAM和成熟逻辑制程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半导体产业并非完全由技术创新驱动。资金、人才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同样对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面对这一现实,如何制定合适的产业策略,将是未来半导体行业竞争的关键。
----- 责任编辑:巨优元器件一站式方案配套,让您轻松做采购
----- 保证原装正品,是我们对您的承诺。
若您想获取报价或了解更多电子元器件知识及交流、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芯片信息,请联系客服,郑先生TEL:13428960096 QQ:393115104
咨询热线
0755-8320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