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集成电路(IC)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晶片制造方式面临着电晶体密度和性能的瓶颈。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晶片制造商开始寻求“向上发展”的方案,即通过堆叠电晶体与其他半导体元件,以提高计算能力。类似于将平房改建成摩天大楼,堆叠晶片的方式本应为半导体领域开辟新天地,但这项技术也遇到了一些制约。
传统的晶片堆叠技术通常需要每一层都依赖基板支撑,这一做法导致了电信号传输的延迟,制约了堆叠晶片的效率。为了突破这一限制,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支研究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提出了一项全新的3D晶片堆叠方法,有望改变现有的制造流程。
根据MIT工程师在《自然》期刊上发布的最新研究,这项新技术通过一种创新的方式,成功地实现在没有硅基板的情况下,交替堆叠高质量的半导体材料层。具体来说,研究团队利用冶金学原理,通过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单晶2D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层,成功地绕过了传统堆叠技术中的温度限制。
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材料被认为是硅的潜在替代品,其优越的电子性能使得它们成为小型化和高效能电晶体的理想材料。MIT团队的突破性进展使得这些材料可以在低至摄氏380度的温度下生长,这大大降低了传统方法中所需的高温工艺,从而避免了对底层电路的潜在损害。
此外,研究团队通过这种新方法成功制作了多层晶片,将两种不同的TMD材料交替堆叠。二硫化钼(MoS2)用于n型电晶体,而二硒化钨(WS2)则用于p型电晶体。这种方法不仅突破了以硅为中介层的传统堆叠方式,还大大提升了堆叠晶片的传输效率和性能。
这一技术突破为未来的人工智慧硬体设计提供了巨大的潜力。MIT的研究团队预测,采用这种新型3D晶片堆叠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包括穿戴式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在内的电子产品的运算能力,并且能够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接近甚至超越当前超级计算机的性能。这对于加速人工智慧、机器学习和数据中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MIT机械工程副教授金智焕(Jeehwan Kim)表示:“这项突破为半导体产业开辟了巨大的潜力。我们可以在没有传统限制的情况下堆叠晶片,这有望将人工智慧、逻辑运算与记忆体应用的计算能力提升几个数量级。”
这项研究不仅为未来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提供了新的方向,也标志着一个可能改变计算机硬体设计和人工智慧应用的重大突破。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计算设备可能会变得更加小型化、高效能,甚至具备与当今超级计算机相媲美的能力。
----- 责任编辑:巨优元器件一站式方案配套,让您轻松做采购
----- 保证原装正品,是我们对您的承诺。
若您想获取报价或了解更多电子元器件知识及交流、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芯片信息,请联系客服,郑先生TEL:13428960096 QQ:393115104
咨询热线
0755-8320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