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类股自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推出降准等一系列救市政策以来,累计上涨72%,成为股市中最亮眼的明星。随着半导体板块的强势表现,陆股市场也迎来了持续的资金流入。截止12月8日,三大半导体企业——中芯国际、海光信息与寒武纪,分别累计上涨94.7%、62%与160%,引领整个板块走高。与此同时,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了20.9%与29.9%,全市场情绪明显回暖。
格隆汇报道指出,半导体板块的强势反弹,主要得益于大盘的整体回暖,资金集中涌入科技股尤其是半导体类股。短短两个月内,这一板块的估值已经飙升至88倍的历史相对高点,体现出市场对半导体行业未来增长空间的高度预期。然而,分析师也警告,尽管陆股半导体行业的溢价从长期发展角度看是合理的,但过高的估值也意味着泡沫风险,市场一旦出现波动,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
此外,近期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大陆半导体出口实施进一步的管制措施,涉及半导体制造设备、记忆体晶片等多个项目,并将136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此,中国大陆四大协会,包括半导体、互联网、汽车及通讯行业协会,纷纷发声,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选择美国晶片,积极支持使用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晶片。市场分析认为,面对出口管制,中国大陆将加速半导体产业的自给自足,尤其是陆产替代的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中国大陆在提升半导体自给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18年,大陆晶片自给率仅为5%,而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跃升至25%以上,国内已建设了20座半导体制造厂,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0座。更为乐观的预测显示,到2026年,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晶片制造国,预计晶圆产能将占全球市场的22.3%,超过韩国和台湾,成为全球第一大晶片生产国。
总的来看,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在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的提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虽然短期内市场可能面临估值过高带来的回调风险,但从长期角度来看,随着内外资企业持续加大在大陆的投资与合作,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 责任编辑:巨优元器件一站式方案配套,让您轻松做采购
----- 保证原装正品,是我们对您的承诺。
若您想获取报价或了解更多电子元器件知识及交流、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芯片信息,请联系客服,郑先生TEL:13428960096 QQ:393115104
咨询热线
0755-8320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