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国产化加压,台湾DDIC厂该如何应对市场转型?
2020年疫情爆发后,全球消费性电子需求急剧增加,但到2023年,由于全球经济放缓、通货膨胀、升息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因素,市场需求大幅下滑。2024年,虽然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DDIC(显示驱动IC)厂商的回暖力度依然较弱,尤其是面临来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激烈竞争。台湾DDIC厂商将如何在这场市场变革中应对挑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DDIC是什么?
DDIC(Display Driver IC)是用于控制显示屏的电子元件,负责控制显示效果,如画质、色彩和亮度等。DDIC通过输出电压控制面板像素的开关,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乃至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工业应用。当前,OLED技术在显示领域的渗透率逐渐超越传统的LCD技术,2024年第一季度OLED的市场份额已超过LCD。
台湾DDIC厂商的全球市场地位
根据Omdia的报告,2023年台湾前六大DDIC厂商占据了全球47.1%的市场份额,其中,联咏在全球DDIC市场中占有22.8%的份额,仅次于三星。台湾厂商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使其在全球显示驱动IC行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台湾DDIC产业的现状
随着全球消费需求的回落,2023年台湾DDIC厂商的营收也出现了衰退,虽然2024年初有所回升,但整体复苏步伐缓慢。台湾DDIC厂商在经历了2022年高库存阶段后,经过调整,存货水平已降至较为合理的水平,营运逐步趋稳。然而,全球经济前景依然不明朗,消费需求不足,2024年上半年台湾DDIC厂商的营收表现预计仅能维持持平状态。
面临的竞争压力
过去,台湾厂商在显示面板和DDIC领域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技术和市场份额。然而,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中国企业逐渐加大在显示驱动IC和面板技术上的投资,向台湾厂商发起挑战。中国面板厂商在政府支持下,正通过价格战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而中国DDIC厂商也正在加快技术追赶步伐,逐渐威胁到台湾厂商的市场地位。
台湾厂商的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来自中国厂商的竞争,台湾DDIC厂商不得不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多元化。例如,联咏已成功进入iPhone供应链,瑞鼎则通过收购高压PMIC厂股权来扩展产品线。与此同时,一些厂商开始布局OLED技术和电子纸市场,寻求在新兴领域取得突破。
结论
2024年,全球面板需求预计仍将保持低迷状态,而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无疑给台湾DDIC厂商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在此背景下,台湾DDIC厂商需要更加关注市场动向,提升技术实力,并加速产品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
----- 责任编辑:巨优元器件一站式方案配套,让您轻松做采购
----- 保证原装正品,是我们对您的承诺。
若您想获取报价或了解更多电子元器件知识及交流、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MOS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芯片信息,请联系客服,郑先生TEL:13428960096 QQ:393115104
咨询热线
0755-83206860